More about 錢塘江畔

琦君這本書是我在台灣時讀完的。說實在的我覺得琦君的散文大勝小說,散文中尤以描寫童年的文章為最。我最喜歡的是「煙愁」,這本書中的文章非常動人,我每次看重閱都是邊看邊哭。

其他散文我就覺得還好。她的文章在平淡自然中流露纖細敏銳,但是我如果一下子看太多會覺得有點膩。另外我總覺得她寫大學的國文老師,似乎隱隱透露出某種崇拜與仰慕......

琦君小說我看過的是「菁姐」和「橘子紅了」,以及這次看的「錢塘江畔」。我最喜歡「橘子紅了」,是一個很有味道的故事;有種淡淡的、莫可名狀的無奈、惆悵與哀愁。比起原著小說,我覺得公視拍的電視劇實在太灑狗血了;尤其是秀禾懷孕不久,容耀華(寇世勳飾)就收到健康檢查通知發現自己不孕......(所以秀禾懷的不是他的種,而是弟弟榮耀輝的)瞬間變成花系列還是台灣龍捲風。雖然寇世勳的演技很不錯啦。

我覺得琦君小說很喜歡寫失戀或是喪偶的女子重新被追求的故事;這其中追求者通常是原來戀人(配偶)的弟弟。「菁姐」這本小說集頭兩個故事就是;只是菁姐發人家好弟弟卡,而虹嫂含蓄地接受了對方的感情。「錢塘江畔」最後一個故事也有這個老梗的影子,不過是以喪偶少婦的女兒角度來寫。我並不特別喜歡琦君的故事,不過她處理這種題材很細膩也很讓人舒服;會覺得終於有人真正以女性的角度來看「第二春」了。

「錢塘江畔」這本短篇小說集,我覺得很弱。小說的篇名很吸引人;像是「百合羹」、「清明劫」、「莫愁湖」和「梅花的蹤跡」等等,可是看完全文卻大失所望。雖然琦君以平淡細膩見長,可是這本小說集的故事少了一點韻味,所以我覺得遠不及「橘子紅了」和「菁姐」等篇。「梅花的蹤跡」是比較特別的一篇,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故事;以之江大學和西湖孤山的背景,寫大雪天裡一名美麗空靈的女孩和梅花,最後不知其所蹤。然而我覺得這篇小說的對白很不自然,很像是翻譯小說;閱讀時有種違和感,也因此無法進入故事的情境。據說當時有人看到這篇驚為天人,向琦君要了版權翻譯為英文。我只能說......呃......這篇翻譯為英文應該滿適合的......

對白像翻譯這個問題,在「錢塘江畔」其他篇章中也屢見不鮮。我覺得很疑惑,印象中琦君其他文章小說都沒有這個問題啊?這也是這本書讓我失望的重大原因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枕流漱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